<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宣威这十年:他们从“家”到“校” 因校更有“家”

        2022-10-26 09:22:58   来源:宣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在宣威市海岱镇磨戛村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里聚集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十年前,宣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曾经走访过那里,海岱镇留守儿童之家,十年过去了,这个留守儿童之家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看记者的回访。

         

        时隔十年,当记者再次来到海岱镇磨戛村,当年的留守儿童之家已经更名为“宣威市金阳留守儿童小学”。“这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我们学校有了很大变化。去年住宿已经不够,然后加盖了三层,现在我们一二年级在一楼两个教室,三楼是四到六年级四个班,有6个教学班,有196名学生,12名教职工。”校长高金娥向记者介绍着这十年间学校发生的变化。

         

        还记得2012年第一次走访,那时的留守儿童之家还只是一栋二层楼的自建房,门前有个院子,20多个孩子在旁边的学校读书,放完学后再回到留守儿童之家,高老师负责他们的作业辅导和生活。如今,当初的留守儿童之家已经变成了一所全寄宿制民办小学,占地1700多平方米。崭新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划一的男女生宿舍,干净整洁的食堂、洗漱间、功能室等应有尽有……

         

        中午十二点,孩子们的午饭时间到了,他们从教室挨个出来有序排队,到食堂打饭吃饭。这里的孩子们每天吃四顿:早点、中午饭、晚饭,还有晚点;高老师说,每顿都是三菜一汤,顿顿有肉,营养搭配均衡,不仅要让他们吃饱更要吃好,健康成长。留守儿童之家办起来几年后,送来的孩子越来越多,除了海岱当地和周边乡镇的,还有来自富源、贵州等地方的,她们便开始筹建了这所留守儿童小学,同时聘请各类专业老师到学校为孩子们上课。上课时间,正常的语数教学孩子们书声琅琅,音乐、体育、美术等课堂丰富多彩,该上的课一样也没落下……不仅如此,由于这里的孩子学习基础稍弱,她们除了和其他学校一样开足开齐课程外,还有老师专门做学业补充辅导。除此之外,老师还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每次孩子们有什么思想负担、学习状况不好的时候,老师们都经常给他们做心理辅导。

         

         

        2018年海岱镇留守儿童之家正式更名为宣威市金阳留守儿童小学。在这里,记者见到的孩子性格开朗,懂事坦荡,天真烂漫,脸上总挂着微笑。白天他们在这里一起上课学习,嬉戏打闹;晚上他们在一起继续努力加油,互相陪伴生活,独立自立。虽然小小年纪的他们没有父母亲人的陪伴,但他们却拥有老师特别的爱,因为这里的老师都有三重身份:老师、父母、保姆。“大到教育教学,思想引领,行为矫正,课业辅导,小到洗澡换衣,拉单盖被,每个周末老师们都要帮孩子们洗澡,我们的老师分为数学组和语文组,他们都是轮流休息了,每个周末都有一个组在里面要帮孩子们洗澡。”。

         

        “家校合一,管教同体”。高老师告诉记者,十多年来,从这里已经走出了近百名留守儿童,最早的即将大学毕业工作。让每个留守儿童在这里身心健康地成长,成为热爱生活,心怀梦想的阳光少年是她办这所小学的初衷。“从进我们金阳小学我就给他们一个理念,就是不比过去比现在,不比分数比进步。让他们为自己树立一个小理想,小目标,然后再让他们会为之去奋斗。我相信你们下次来的时候,我们学校会越来越好。”   

        晚上9点以后,孩子们陆续睡下,睡觉前记者问他们,是喜欢这里还是更喜欢家,他们大声告诉我说,喜欢这里……大山里的这所“特殊”学校正改变着一群留守儿童的明天。

        记者感言:随着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从家庭监护、政府责任、教育任务、群团组织、财政投入五个维度着手,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在劳动力人口输出集中的地区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在集体关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成为对家庭教育缺失的有效补偿;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也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关爱。也正因为如此,海岱镇的留守儿童之家才从“家”变成了“校”,孩子们也因为校更有了温暖的“家”。文/图  夏骁 杨金香 王灏 丁剑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