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页 > 县区动态 > 正文

        宣威市以“五个嵌入”为媒搭建连心桥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繁荣发展

        2022-08-19 15:08:22   来源:宣威市政府信息公开管理服务中心   

        近年来,宣威市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五个嵌入”为媒搭建连心桥,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实施“空间嵌入”工程。宣威市抓住“曲靖副中心城市、东部产业转移聚集区、优质火腿及肉制品加工基地”三个定位机遇,持续推进公路、铁路、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快速网、干线网、基础网多层次网络,强化一体化融合衔接,全力构建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宣威永安机场被列为全国“十四五”首批7个新建机场之一,积极推进渝昆高铁会泽至宣威至曲靖北连接线、贵昆高铁曲靖北至宣威至六盘水连接线建设,宣富、宣会、宣盘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实现了全市各族群众进市区一小时、到省城两小时全覆盖,155万各族群众分布在全市375个村(社区)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生动局面。

        实施“文化嵌入”工程。始终坚持“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的理念,依托全市30个道德大讲堂,39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512个村史馆、便民服务中心,18座城区公园,通过每年举行的大型文旅节庆活动示范带动,广泛开展中华文化讲堂、群众文体活动,搭建起各族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亲身参与的中华传统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促进各民族文化创新交融。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各族群众共享共乐,各民族节庆活动联谊共享,促进各族群众文化上交流、情感上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实施“经济嵌入”工程。在昆明、上海、深圳建立3个驻外劳务输出工作站,建成曲靖首个人力资源产业园,做好稳岗、转岗、维权等服务,全市各族群众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56万余人,务工收入每年320余万元。制定出台“贷免扶补”政策,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促进各族群众创业就业,回引创业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981.5万元。抢抓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加快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园3个,吸纳各族群众返乡就业;并依托宣威被列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契机,积极搭建市乡村三级电商物流平台,实现电商物流服务网络全覆盖,各族群众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动,形成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经济共同体。

         

        实施“社会嵌入”工程。实施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全面推动社会结构互嵌融合,推动全市45个社区社会结构互嵌融合,把“思想、服务、文化、氛围”融入到基本公共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的发展中,实施普通话培训和劳动力全员培训的“双培”行动计划,促进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实施各民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全市所有学校实行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依托沪滇合作,搭建双向互动交流输送机制,利用寒暑假举办冬(夏)令营16期,稳步推进青少年交流计划。鼓励各民族间相互通婚,族际通婚比例逐年提高,现已占当年结婚登记数的13%。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模式,全力打造“杨柳古驿道+火腿文化+来宾红色旅游”3张文化旅游品牌,建成各类景区(点)20余处。以民俗文化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施“心理嵌入”工程。严格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等,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坚决做到各民族一律平等,积极推动参政议政。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2019年以来共投入民族发展资金5000万元,实施以卫生、文化、教育、公共设施为主的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等项目56个,高寒冷凉山区各族群众发展条件全面改善。在民族团结工作等一线岗位提拔重用干部680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和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进一步树牢。文/图  孔海燕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