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有各类可移动文物4.7万余件(套),其中属于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文物藏品达15023件(套),珍贵文物372件(套);全市372件套珍贵文物中,一级4件套,二级19件套,三级349件套。
一、兽面纹圆形铜扣饰 战国
扣饰整体为圆形高浮雕,直径13.3厘米,正面中心为一圆眼高鼻鹰面纹,向外依次为一圈芒纹、一圈圆点纹、十二条环绕的虺龙纹,最外圈又复为芒纹。背面有一矩形横扣。这件扣饰出土于曲靖八塔台墓地,纹饰精美,想象丰富,体现了曲靖先民们对自然及宇宙的认识,同时展现了别具一格的艺术创造。
二、蛇纹铜剑鞘 战国
这件镂空蛇纹青铜剑鞘是80年代从八塔台发掘出来的。它是镂空形铸件,器型扁薄,上端略宽呈方折,下端略窄呈圆折构成框架。剑鞘正中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有6个渐次缩小的圆形泡饰,根据它上面的痕迹来看,以前可能饰有宝石。最上端的圆形泡饰两侧各有一条小蛇,整组泡饰两侧各有一组半圆弧(象征蛇身),下端为一蛇头行饰。再往外侧(也就是剑鞘边框上)是一圈回纹的装饰图案。边框外则各有一组蛇形纹饰,对称结构,由八条蛇组成,从幼蛇到成蛇顺序变化。这种剑鞘是八塔台出土青铜器中最精美的,彰显了当时曲靖地区青铜冶铸技术已经有了极高的水平。蛇纹装饰带有威严的象征,同时也可能是一种图腾崇拜的反映。
三、祥光残碑 东晋
祥光残碑因碑首“祥光”二字清晰,并且残缺得名。碑高1.33米,宽0.73米。祥光残碑是东晋时期碑刻,字体在隶楷之间,是中国汉字从隶书向楷书过渡期间的字体,书法界称之为爨体。与天下神品第一的爨龙颜碑、正书古石第一的爨宝子碑同为中国文字发展史、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誉为云南三爨碑。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碑在陆良县大莫古戛古村出土。民国七年(1918),殷承瓛将军回乡知悉后,将碑移至马街良迪村建亭保护,现五峰山普照寺内仍存放着殷将军亲笔提写的“祥光碑亭”石刻。可以说,殷承瓛将军是祥光残碑的首位守护者,也是陆良本土人士文物保护的先驱。将军病逝后,碑亭倒塌,有村民将碑运去,砌在自家猪圈里,祥光残碑的命运陷入险境。1956年,时任陆良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朱光华到良迪村查访,找到了祥光残碑,他用上好的一块大石板把碑替换回来,碑失而复得,移至县文化馆保存。朱光华是祥光残碑的第二个守护者。1986年陆良县文物管理所成立,碑移交到文管所保存。2014年陆良县博物馆打造陆良古代史展览,祥光残碑以庄严、厚重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四、“嘉靖通宝” 明朝
会泽迄今保存完好的明朝所铸开炉纪念币“嘉靖通宝”,“嘉靖通宝”为圆形方孔铜钱,直径58厘米,重41.50千克,厚3.70厘米。币面铸“嘉靖通宝”四字,每字边长7厘米,对读,为魏碑书体。“嘉靖通宝”堪称世界金属币之最,是世界上最大、最重、最厚的古钱币,国家一级文物,实至名归的世界“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