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OO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
公 报
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全市560多万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第七次党代会以及市第二次党代会、人民代表大会的精神,采取新思路和新措施,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防制"非典"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工业强市和珠江源大城市目标,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非公经济的发展,全面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使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据初步测算,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是建市以来国民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人均GDP突破5000元大关,达到5041元。其中:第一产业(农业)实现增加值60.8亿元,增长5.0%,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1.4亿元,增长10.6%,工业完成增加值121.04亿元,增长7.6%,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4.4%,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0.4亿元,增长3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9.4亿元,增长11.4%。经济结构继续得到调整,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2:50:28,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26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仍不够合理,制约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微观经济运行活力不够强,部分企业经济效益较差;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难点、热点问题多;财政收支矛盾突出。
二、农 业
2003年各级都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业经济布局,重点加快"六大"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06.6亿元,比上年增加6.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7.4亿元,增加0.1亿元;林业产值2.8亿元,增加0.7亿元;牧业产值43.0亿元,增加4亿元;渔业产值1.8亿元,增加0.4亿元。
主要农、林、牧、渔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2003年 比上年±%
粮食总产量 192.9万吨 2.16
小麦 8.7万吨 -15.3
蚕豆 8.7万吨 8.5
稻谷 39.5万吨 14.3
玉米 76.4万吨 -2.0
薯类(折粮) 40.2万吨 4.3
油菜籽产量 5.7万吨 12.3
烤烟产量 16.5万吨 -7.8
蔬菜产量 91.9万吨 26.2
水果产量 6.5万吨 8.4
年末大牲畜存栏 104.5万头 1.9
年末生猪存栏 383.3万头 2.5
年末羊存栏 123.0万只 6.4
出栏猪 452.5万头 4.6
出栏牛 12.9万头 11.1
出栏羊 42.7万只 9.0
肉类总产量 52.5万吨 6.8
水产品产量 2.7万吨 8.5
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全市造林面积2.9 万公顷,退耕地造林面积达1.1万公顷。
畜牧业、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市肉类总产量达52.5万吨,比上年增长6.8%;水产品产量2.7万吨,比上年增长8.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19.1亿瓦特,比上年增长6.8%,大中小型拖拉机达3.5万台,比上年增加3708台。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1.5万吨,比上年增长4.1%。农村用电量3.9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6%。
乡镇企业继续较快增长。2003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实现税金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
三、工 业
工业生产平稳发展,但总体运行质量不高。2003年各级围绕工业强市的目标,做大做强"五大工业产业",加大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克服卷烟和煤电油的不利影响,工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达282.5亿元,按90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4.2%,5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总产值达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4%。
在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总产值完成77.5亿元,比上年减少4.6%;重工业总产值完成132.9亿元,比上年增长7.9%。国有企业完成产值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9%;集体企业产值完成7.7亿元,比上年减1.3%;股份合作制企业产值完成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股份制企业产值完成55.6亿元,比上年增长7.6%;外商及港澳台企业产值完成5.1亿元,比上年减22.6%。
整体工业效益有所下滑。50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的189户企业,实现总产值210.4亿元,比上年增长4.2%,实现利税总额57.9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实现利润总额12.7亿元,比上年减0.2%,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达3.0亿元,比上年增长40.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其中:原煤和焦煤增幅较大,卷烟和黄磷的减幅较大。
产品名称 2003年 比上年±%
原煤 1887.6万吨 25.4
焦煤 379万吨 24.6
汽车 4.04万辆 19.5
发电量 134.7亿千瓦小时 9.5
十种有色金属 16.4万吨 6.6
水泥 263.3万吨 5.5
生铁 42.1万吨 3.3
黄磷 7.9万吨 -20.7
合成氨 40.4万吨 -8.4
卷烟 103.6万箱 -3.9
化肥(折纯量) 45.2万吨 -3.4
能源工业发展较快,产值首次超过卷烟工业成为最大行业。五大工业总产值达223.2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0%,其中能源工业完成产值82.4亿元,增长43.4%,卷烟工业完成产值66.8亿元,减6.9%,化工工业完成产值30亿元,增长6.5%,矿冶工业完成产值28.2亿元,增长17.7%,汽车机械工业完成产值15.9亿元,增长9.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9亿元,比上年增长43.2%,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63.9亿元,增长69.3%;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5.3亿元,增长45.1%;房地产投资完成4.8亿元,增长23.1%。
制造业投资迅猛,制造业投资完成18.1亿元,增长1.5倍;电力煤气水生产业完成投资21.9亿元,增长45.3%;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完成投资13.8亿元,增长57.7%。
重点项目建设成绩斐然。2003年末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53个,其中上亿元的项目有15个,主要是曲靖电厂二期工程完成投资8亿元;宣威发电有限公司五、六期扩建工程完成投资9.26亿元;西电办500KV输变电工程完成投资6亿元;宣威至天生桥一级公路完成投资3.5亿元;曲靖焦化制供气有限公司炼焦制气厂完成投资3亿元;富兴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曲沾大道完成投资1.23亿元;云南省冶金集团总公司曲靖有色基地指挥部有色冶炼厂完成投资2.36亿元;东源铝业完成投资1.6亿元;师宗至罗平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亿元;鸡田公路完成投资1亿元;富源中安监狱高炉改造投资1.23亿元;
五、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相对活跃。2003年随着经营理念和消费观念不断转化,大量专卖店不断涌现,品牌经营战略更加明显,吉玛特、福满多和诺玛特等现代物流大量进入曲靖,汽车消费、教育消费和房地产消费不断升温,拉动整个消费市场较快增长,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是近几年增幅较快的年份,其中:城市完成零售额35.2亿元,增长11.4%,农村完成零售额24.6亿元,增长9.0%;个体私营完成零售35.5亿元,增长16.8%;餐饮业完成零售6.7亿元,增长11.0%。
市场物价略有回升。全市居民消费品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分别比上年上升2.2%和下降0.3%。据宣威城调队提供的各类物价指数(以上年为100)如下:
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2.2
食品 103.0
粮食 105.2
肉禽制品 100.9
烟酒及用品 100.9
衣着 94.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 98.6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9.2
交通和通讯 96.9
娱教文化用品服务 108.5
居住 104.5
二、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99.7
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 102.1
化学肥料 106.1
农药 99.5
对外开放成效显着。2003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81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6.1%,其中出口7481万美元,增长202.1%,出口达40个国家和地区。新批外商投资企业8家,合同利用外资5405万美元,签订国内合作项目90项,实际引进市外国内资金11.1亿元。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为14.9亿元,增长9.3%。2003年列入国家统计的公路里程达14342公里,比上年增加41公里。年末拥有各种车辆23.8万辆,比上年增长20%,其中个人拥有15.6万辆,比上年增长35%。
邮电通讯业发展较快。2003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4亿元,减1.5%;完成邮政业务总量5938万元,增长5.3%;完成移动业务总量4.5亿元,增长31.1%。
2003年末,全市拥有固定电话户数37万户,比上年增长6.1%。拥有移动电话用户达46.8万户,比上年增长17.0%。每百人拥有固定电话7部,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8部。
旅游业由于受"非典"等因素的影响,旅游总收入有所下降。2003年接待国内游客303.8万人次,比上年减16%,接待海外游客1.8万人,比上年减28%,旅游业总收入达8.6亿元,比上年减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同步增长。200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61.5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41亿元,增长5.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5亿元,增长13.4%。财政支出完成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行政支出完成5.0亿元,增长15.1%;教育支出10.2亿元,增长12.7%;医疗卫生支出2.9亿元,增长31.3%。
金融运行正常,存贷款增长较快。2003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286.7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储蓄存款149.6亿元,增长21.0%,企业存款97.9亿元,增长20.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222.2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工商贷款75.1亿元,增长12.1%,农业贷款22.2亿元,增长21.4%。货币投放30.1亿元,同比增长4.9%。
保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全市保险费收入达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支付赔款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发展取得新成果,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2003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10.1万人,其中事业单位6.9万人,企业单位2.7万人。全市企事业单位具有高级职称资格人数3109人,中级职称资格人数2.49万人,初级职称资格4.92万人。2003年全市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3项,即宣威市烟草科技成果集成推广,南美潜蝇持续控制关键技术应用研究,bt365彩票官方app_365bet官网欧洲_365bet娱乐场手机版畜禽主要疫病监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坚持把教育作为基础性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2003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达10.2亿元,占总支出的24.7%,比上年增长12.7%。全市有高等学校1所,在校学生4949人,增长15.2%;中等专业学校7所,在校学生8967人,与上年基本一致;职业中学12所,在校学生2.3万人,增长15%;普通中学251所,在校学生35.9万人,增长4.1%,其中:高中50所,在校学生7.1万人,增长18.3%,初中201所,在校学生28.8万人,增长1.1%;特殊教育3所,在校学生1491人,增长16.3%。小学1899所,在校学生63万人,增长0.3%;幼儿园276所,在园幼儿12.1万人,增长5.2%。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23%。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03年,全市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8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1个,总藏书量94.4万册。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12.6万户,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754座;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5.1%,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3.6%。报纸出版数量达913.1万份,比上年增长11.3%。
卫生事业稳定发展。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创新办医模式,认真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加投入,改善医疗条件,提高服务水平。2003年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达2.9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全市有卫生机构201个,其中医院48所,拥有农村卫生院119所;共有病床9549张,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数2张;卫生人员数10320人,其中有卫生技术人员8655 人。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3年,全市举办综合运动会28次,举办单项比赛44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937次,参加活动51.1万人。青少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人数为7.9万人,达标率为99.5%。全市获省级以上奖牌147个,其中,世界比赛4个,全国比赛2人。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发展珠江源大城市,增加曲靖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发展适度规模的中小城市,按照高标准进行修编城市规划。2003年,全市城市建设共投资9.7亿元,其中,麒麟城区为6.9亿元,投资0.44亿元对中心城市道路改造,城市道路明显改善。城市建成区面积96.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9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9.22%,城市人均公共绿地达4.28平方米。城市公共汽车333辆,出租汽车2929辆,城市整体功能得到提高。
注重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制定全市生态保护规划,确定一批市级自然保护区,抓好"珠防、长防、天保""退耕还林还草"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环境重点建设工程。强化污染治理,城市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染环境制度。2003年全市环境保护系统人员342人,各级环境监测站9个,企业专职环保人员数451人。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8万公顷。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4.7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41.58%。二氧化硫排放率为50.29%;烟尘排放达标率49.16%。治理环保污染本年完成投资数达3.7亿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全市年末总人口达561.19万人,比上年增长0.9%,其中,非农业人口达69.77万人,增长2.0%;男性295.8万人,增长1.2%,女性265.4万人,增长0.6%,性别比例为11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13.42‰,死亡率为4.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69‰。(人口数为公安提供户籍数)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480元,比上年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696元,比上年增长6.0%。人均储蓄为2665元,比上年增加432元.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市单位从业人员24.2万人,比上年减4.1%,从业人员劳动报酬3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3012元,增长7.8%,其中,企业为13089元,增长10.1%;事业为12926元,增长6.1%;机关为12944元,增长3.5%。
劳动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03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达322.25万人,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为230.48万人,减0.32%;第二产业为37.33万人,增长2.61%;第三产业为54.44万人,增长7.8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9%。保留关系的职工为1.9万人,比上年减31.7%。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企业在岗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12.3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数达3.86万人。全市企业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9.99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19万人。全市企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0.8万人。全市有5.36万人享受城市低保,共发放低保金3646万元,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层"的目标。
脱贫攻坚取得新成绩。2003年全市完成扶贫项目总投资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解决了10.64万人的温饱问题。
注:本公报所列数据除农业、贸易、教育、人口、金融等部分为年报资料外,其余均为年快报数。